典型案例展播: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(5)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
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。山东省委、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,遵循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,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。全省各地积极行动,开展创新示,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。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,推动形成人人参与、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共建共享美丽山东,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2025年3月4日,山东省曹县恒达木制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负责人专程到菏泽市生态环境局,送去“勤政兴业 尽职尽责”的牌匾和感谢信,感谢生态环境部门推出的“邀约式”生态环境现场帮扶项目,通过送政策、送服务和现场指导,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异味收集等环保难题,助推企业绿色发展。
企业是污染减排的主体,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。为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,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,菏泽市生态环境局打造“邀约式”生态环境现场帮扶项目,首创企业“邀约”理念,突破传统“监管—整改”单向模式,以“企业点单、政府接单”形式重构政企关系,形成点单邀约、专家指导、鱼渔兼授、一帮到底、成效回访的闭环帮扶流程,推动企业从“要我环保”向“我要环保”转变。自2024年9月试点启动以来,已帮助46家企业解决120余个环保问题,推动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整体提升,入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创新案例。
(一)双向互信破除顾虑。针对企业“怕处罚、怕曝光”心理,菏泽市生态环境局采取“说理式会谈”“沉浸式观摩”等形式,借助政府开放日活动、政企交流座谈会等契机,向企业宣讲生态环境政策,深刻剖析企业环保问题频发的严峻态势及背后原因,展现帮扶的真心和力度,使企业明晰项目初衷,放下戒备心理,敢于主动暴露问题。
(二)需求清单精准覆盖。为方便企业全面梳理自身需求,编制九大类58项条目式需求清单,紧扣企业现实需求,覆盖企业从立项、建设、日常治污、处罚整改、信用评价到升级改造的发展全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,以“邀约单”形式供企业按需“点单”。通过清单化管理,企业可针对性提出环评审批、污染治理技术指导等个性化需求,实现环保服务精准对接。
(三)邀约渠道多样快捷。为方便企业邀约,专门开通4部24小时服务热线个线下服务站点,随时接待企业来访。同时制作多样化宣传海报,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方位宣传。
项目以完善的帮扶体系、“店小二”式的用心服务树立优良口碑,通过企业口口相传,不断掀起邀约热潮。
(一)构建专家智库,强化技术支撑。菏泽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环境医院,对接相关法律机构,集合全市执法人员、环评机构专家、检测专家、执业律师等各类型专家人才力量,组建50余人的人才智库,同时联合生态环境部建立技术支援机制,为帮扶项目提供强大技术支撑。
(二)分类定制服务,减少企业负担。对企业邀约问题定期分类研究,建立标准化的问题处理流程,经专家研判后形成“一对一”答复措施清单。推行“非现场优先”原则,可远程解答的,通过非现场方式答复;确需现场帮扶的,组建专业队伍上门服务,承诺“一次帮扶、全程跟踪”,确保企业需求得到解决。
(三)闭环管理机制,杜绝半途而废。建立整改跟踪机制,全程参与企业整改过程,对整改中及后续新发现问题提供持续支持,形成螺旋式改进模式,避免“半拉子工程”。帮扶过程中,山东清洋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邀约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后,又针对整改中的具体问题再次邀约,菏泽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专门人员,通过多次实地查看,指导企业系统性完成改造,每年为企业节约经济开支3万元。
(一)瞄准产业升级,定向帮扶转型。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,项目聚焦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,通过调研诊断、对标政策,帮助8家木材企业找准自身差距,积极开展污染治理,完成绩效升级;推动2家B级企业深度改造,形成“帮扶一家、带动一片”的示范效应。
(二)政策技术双赋能,激活内生动力。帮扶过程避免大包大揽代替企业整改,注重政策解读与技术指导。通过环评文件解读,指导企业守法经营,在绩效分级改造中逐项解析技术规范,引导企业自主对标整改,夯实企业自身环保基础,从根源上强本固基。
(三)培育环保理念,引领自主治理。开展“送法入企”,向企业解读环保法律法规,组织企业参与整改方案制定,明确污染防治主体责任,提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,提高环境管理能力,推动企业主动履行环保责任,为美丽山东建设贡献力量。
原标题:《典型案例展播: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(5)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